应大力加强航天遥感应用扶持力度【置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军民融合领域卫星遥感应用。我国商业遥感卫星数量规模蓬勃发展,但遥感应用严重滞后,远未成为国家经济运行、能源安全、海外利益拓展与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信息支撑,亟需大力扶持。
一、航天遥感应用现状
我国遥感卫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轨运行60余颗,到2020年可达100余颗,但应用不足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一是未形成完整的遥感应用体系,应用主要集中在国家及政府机构少数部门,民营领域尚未展开;二是新的遥感应用优势领域未发挥应有作用,如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经贸活动及对外重大项目投资等;三是国家部委日常业务运行中没有遥感应用经费支撑,影响遥感推广应用。
二、全面推进商业航天遥感应用
(一)拓展遥感应用领域。充分挖掘卫星遥感影像信息价值,使遥感应用向国家安全、金融安全、投资安全,经贸安全等方面拓展,如海外利益保护、国外经济状况调查、能源产业评估、外交政策制定、政府选举走向预测等。
(二)深化遥感应用水平。一是利用遥感解译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民生领域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支持高层决策。二是在遥感智能解译、辅助判读及影像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广泛应用遥感为全民服务。三是对全球石油、煤炭、粮食、矿产等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大宗货物开发、生产、存储、运输情况进行评估,摸清全球大宗货物生产、存量等经济底牌,为国家把握经济走向、开展经贸谈判提供依据。
(三)发挥遥感应用优势。我国航天综合实力已跨入世界强国之列,但应用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和发挥,与航天大国技术水平不相适应。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航天遥感体系,使遥感应用与航天发射形成完整体系链条,发挥现有遥感应用优势,体现航天综合实力。二是要快速占领航天应用市场,在国家及社会层面全面应用遥感解译技术,掌握核心信息自主权,与航天发射、测控等部门整体联动,优势互补。三是要建立遥感应用智库,弥补我国目前无遥感影像研究分析智库的空白,将国内遥感应用领域延伸到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服务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
三、加大扶持力度
(一)国家给予遥感应用优惠政策。一是国家政府机构团体在涉外投资、经贸活动中要优先使用遥感信息。如我海外利益拓展与保护、战略预置基地周边情况核查、经贸谈判获取对方能源物资底牌信息等方面要充分发挥遥感应用优势。二是在土地利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对外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遥感应用划地批地优先建设发展,实行税收优惠或减免,降低项目招投标准入门槛等。
(二)央企及地方政府加强遥感服务一是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等海外利益拓展部门率先加强遥感使用,应将遥感手段作为我海外能源、交通、商业中心等重大投资项目选址、评估、监控、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央企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遥感服务采购和应用力度,减少政府人力物力投入。
(三)加强龙头民营企业培育使用。加大力度培育、宣传、推广、使用遥感应用龙头民营企业,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学术机构联合,推动遥感应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服务。使民营企业拥有更多自主权,支持民企遥感力量找准需求参与国际合作,对我战略合作伙伴等友好国家提供遥感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展国外航天发射和卫星应用空间,带动我航天经济持续发展。